指掌易 -尊龙凯时注册

3月9日,指掌易携手20余家制造企业共同举办“智造未来,安全同行”闭门研讨会,会议期间,数位信息化实战专家围绕着“智能制造及安全”主题,分享了他们的观点与实战经验。

理论上,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制造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甚至是划时代的技术基础,在全球范围,“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并已经开启了生动的实践。在这个大背景下,面对新技术、新领域,制造业cio该如何把控,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自控的朱总结合他14年的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实践,以及cio到ceo的角色转换带来的视角转换,分享了他对“智能制造”的认知。

0 20180316 1

制造有其自身规律,推进智能制造需要以人为本

制造业有其自身的规律。制造业与互联网领域的最大差别或许在于,信息在理论上可以瞬时无限复制、送达,而实体产品的制造却不是。生产实体产品,需要大量生产设备、工装夹具,本身具有重资产的特征;生产过程有其特定的生产周期、上下游配套关系,不管是改造还是升级,其复杂度远比互联网领域要复杂,需要结合制造业自身的特点、规律,借鉴、融合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思维、模式、路径,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

推进智能制造需要以人为本。智能的核心是给人类解放自我、突破自我赋能,其目标是“更美好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最根本的参与者、受益者。因此,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以人为本,以“人在回路”模式进行人与制造体系的互动,而不是简单地应用各种技术。

“智能制造”两大误区--唯技术论和唯一路径论

唯技术论。从系统的观点看,系统的整体功能、性能是很多子系统、子功能决定的。因此,解决问题适宜从多因素、多角度去考虑,虽然信息技术是当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决定的因素。比如前两年网上流传的在生产线上挑出空肥皂盒的故事,用高精尖的办法加一系列检测设备可以挑出来,在生产线旁边放个大风扇也能把空肥皂盒吹走。虽然这个故事是个调侃,但也启发我们,解决问题更多需要从目标出发,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毕竟任何技术都是需要成本投入的,而且很多问题也不是单一技术能够解决的。

唯一路径论。制造业的重资产、高复杂性决定了其智能制造尊龙凯时注册的解决方案必须重视适宜性、经济性,需要借助技术经济学的思路,从多种路径中选择最优的路径,或者进行不同的路径组合,而不是把某个备选路径当做唯一路径。特别是用户自身没理清需求,以及基础条件、配套条件尚不成熟时,需要慎重考虑。比如,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有很多工具,但这些工具你拿给小学生,他连数学公式都没弄明白,用那些工具不太现实。唯一路径论还有一个危害,好像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要提升只有用新技术,这种思维提供了一种可能,但把很多可能都限制住了。

转型是渐变是还是突变

运营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转型路径的不同。现在颠覆式的提法非常多,但不同于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工业企业是重资产运营,重资产涉及面广、复杂度高,整个的产品需求的来源,设计生产当中的管理等极其复杂。简单的拿瓶装饮水举例,水在地下可以抽出来,但是瓶子、瓶盖等包装物,以及瓶装水的物流运输,它远远比这个水本身的赋值和传递要复杂的多;又比如,群发e-mail很简单,但我要把这些水发给大家,不能说是靠全选,然后发出去。所以,对于制造业来说,渐变是一个基调,突变是一种插曲。并且科技变革是具有“同时性”的,“同时性”就是在研究手段、研究资料持续积累、更新的技术上,几乎在同时有很多人提出相近的观点,比如,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华莱士也提出了几乎相同的进化论观点;牛顿讲万有引力定律,胡克也在几乎同时提出了类似观点。所以说技术的创新不是突变出来的,创新是从量变到质变。科技发展从量变到质变会发生某些征兆,它是可以预测可以准备的,作为信息技术主管,要去关注。 

如何更好的推动项目落地


cio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参谋,一个讲故事的人。这个故事怎么讲,不是从技术角度讲,不是从自己身上讲,而是围绕着利益相关人的关注点去讲,比如说领导关注什么,其它业务部门主管关注什么,客户关注什么,员工关注什么。基于这些关注点,我们在做方案的时候,明确受益主体,明确受益方式,明确受益层次,明确衡量标准,把自己的目标当作一种副产品去赋能,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我们自己。

明确的受益主体。明确为哪一层人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说有些企业想通过“智能制造”建立标杆效应,这个事本质上的属性是政绩维度及品牌维度,它的受益主体是高层领导;又比如说,“机器人替代人”,当前的重点是解决高危、恶劣环境、重体力劳动、简单重复劳动岗位的问题,从员工的维度来看,他可能认为企业要裁员,这个时候,你要跟他讲清楚,这件事是为他考虑,员工是会接受的。

明确的受益方式。规划受益,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更优化的价值链条;更优化的盈利模式;更柔性的应变能力;更精细的成本控制;更高的质量与效益;更友好的员工感受;节能、环保等。明确受益方式后,比如说优化的价值链条,我们作为cio要影响相应的人去制定相应流程,然后用信息化的手段去实现,对现有的管理去赋能,对现有的设备去赋能,使设备更加适应智能水平。

明确的受益层级。我们一提到智能制造,一提到转型升级,往往是网上什么技术炒的最火,我们就做什么。但从智能制造赋能层次来讲,有设备级的,有单元级的(比如某个车间、一个业务流程上几个设备的组合完成特定功能的单元),有业务级别的(比如几个车间联动的,车间和仓储联动的),有法人级别的(比如企业级别的协作、企业和企业间协作),有产业级别的(产业上下游是互相衔接的,你不光要考虑自己升级,还要考虑产业上下游的配套问题),往往设备级及单元级更多的是考虑升级的问题,业务级、法人级、产业级考虑的才是转型的问题,我们要把层次分开,针对每一层做特定的信息化建设。

明确的衡量标准。企业信息化跟做研究不一样,做研究是把钱转换成成果,企业是面向市场的,信息化建设要把成果转换成收益。你在做项目方案的时候,要告诉你的受益主体有什么样的收益,比如说,用机器替代人这个项目,工伤率降低多少,折合成效益是什么样;比如“智能制造”使生产率提高多少。

最后,朱总引用达尔文的一句话,“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预祝大家在智能的时代做出更快的反应。

2

网站地图